最近去了一趟浙江安吉余村。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两山”理论的地方。2003年前后,由于太湖出现蓝藻污染,为了治理太湖水污染,需要对上游水资源进行控制。浙江安吉处于太湖水源的上游,因此需要对安吉境内污染性企业进行治理。根据省委要求,安吉余村先关掉了两处矿山,但还有一处最重要的水泥厂还在继续生产。水泥厂每年创造利润300多万,是余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经过村民投票,余村以不到51%的微弱多数票通过了继续关闭水泥厂的决定。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结合客观形势和自身资源特点,村里重新调整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着力点,经过多年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凑巧,周末的报纸上也刊登了这么一则新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寄来十九大首日封”,讲述了下姜村如何将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付诸实践,不断发展绿色经济,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 这两个村庄的做法,就是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村。具体做法大致就是修建道路;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集约化的农村产业园;发掘当地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管网,改善生活环境,...... 通过最近这几年我对浙江省农村的观察,我发现,普遍交通状况很好,柏油马路通往村庄的各个角落。反观豫东农村很多地方,马路刚修了没多久就破破烂烂,坑坑洼洼,更加不要说还有不少没有修通路的地方,道路状况与浙江农村相比相差太远,既是相对丽水地区这些浙江最落后的地区,也是远远落后的。 
即使是像开封这样的城市近郊,道路状况也是比较差的,而且可以看出来,路边垃圾很多。 
开封附近的农村道路 据安吉余村负责人介绍,当初为了拓宽村庄仅有2米宽的道路,党员首先带头,让出自家门口部分宅基地,村民也都很支持。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党员带头,比如为了解决村中到处垃圾的问题,党员天天在村里检垃圾、烟头,一直坚持到状况好转,使村民自觉不乱扔垃圾,打造良好的环境。 村财务问题使村民非常关心的,村民成立义务财务监督小组,对村财务状况定期进行审查,并进行公开,行使监督权力。这一点也很值得学习借鉴。北方地区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河南农村同样。村干部被举报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国家农业生产基地,河南农村如果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河南省也提出了“发展高端农业”等的口号,但实际的支持还是很欠缺的。浙江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打造生态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河南近几年为了发展城市经济,想尽办法增加工业用地,在农村进行了平沟填河,一些村边池塘、河流被改造成耕地,如此一来,不利于地下水的积存。内地对雨水的依赖比较大。如果池塘减少,雨水将无处积存,蒸发量必大大增加。这对农村生态必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建设美丽新农村,需要结合实际制定清晰明确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计划。我觉得国内浙江省农村很多地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正如前面余村和下姜村的例子。 关于生态建设方面,我觉得可以考虑农村绿化、池塘的建设(可以借鉴欧洲一些乡村的情况)。清理、建设村边池塘、河道,增加蓄水能力,河道可与干流互联互通,增加流动性;房屋周围、田边、路边、池塘、河边等除了普通经济性乔木之外,也多植果树、观赏性的乔木和灌木等,以及草丛,形成多层次的绿植体系,尤其池塘、河道边,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蓄水、保水能力,也有利于净化水质。这样坚持几年,农村生态环境必然大有改观。 对于建筑,可以结合环境,借鉴浙江农村做法,通过土地置换、纳污截流,对旧居进行改造,建设特色风格建筑,结合绿化、水系环境、污水、垃圾治理等等,建成综合性的美丽村庄。 结合农田建设,以上建设好之后,良好的农村生态对长住城市的居民必然充满了吸引力,平原地区的各种形式的生态体验游、采摘游、农特产购物游等未必输与南方山区的生态旅游。中原农村古迹也很多,结合历史文化,那么生态、历史相融合的特色旅游也更加有意义。 
浙江金华附近的一处村庄 
法国内陆的乡村 
英国内陆某处乡村,右侧为农田
中原地区农村如何发展,除了学习借鉴,还需要当地政府、村民主动积极作为,认真思考,发挥创造力,努力打造幸福美好的新世纪美丽农村生活。我相信,曾经创造了丰富历史文化的河南中原大地,农村也必然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