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河南统计机构的数据,2016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6.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55.4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8.2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7.4:41.9。人均生产总值42247元,比上年增长7.6%。 从GDP总额来看,河南位列全国第5,而人均则位列全国20。2016年人均工资收入则全国垫底。 河南三产就业人数比例,第一产业人口仍然过高,超过50%,而这一部分的人口,创造的产值比例在GDP结构中越来越低。 正是由于庞大的农业人口,影响了人均GDP以及人均工资收入。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拿出切实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南人民不够富裕的问题。 1、继续设法减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这几年观察的情况看,实际农业就业人数已经不多,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在大城市就业、定居。农业实际从业人数在逐年下降。但大多70后以及部分80后一批的农村就业人员目前大多由于受教育程度问题,多从事较低层次的产业,比如建筑等,创造的产值不高。而且由于这一部分人数众多,占农业人口多数,是导致第一产业产值虽然占比逐年降低,但就业人数比例依然较高的原因。而这一情况,需要等90后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可能会大幅改善,但相对发达地区,已然大大落伍。 制定实质性措施,鼓励省内跨地区人口迁移。 在设法普及农村地区人口的高等教育水平的同时,设法促进农村地区人口向农业主产区以外地区流动,从而逐渐减少农业直接就业人口比例。长期来看有利发展集约型、规模化农业生产。在国家层面上,也应当制定一些措施,支持河南农业人口教育层次的提高,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以平衡农业地区的发展。 2、河南的教育,尤其高层次的教育,相对发达地区仍然落后。河南的高等学校较少,实力强的高等教育机构更较稀少。而河南的人口过亿,为高考大省。省内高等教育机构缺乏,导致能够进一步享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相对全国偏少,加上经济落后,教育投入不够,相对发达地区则更加落后。这也导致能够创造高产值的就业人数比例提升困难。前面提到省内存在比例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低的70后、80后人口,对于这一部分,省内不妨设法加大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方面的投入,鼓励这一部分人群参加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受教育层次。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招聘这类人员,尽量和正规高等教育同等看待。那么这样的话如果受教育程度搞了,从事底端产业的人口比例必然会降低,GDP的含金量会更高,总额也必然会显著增加。 广大农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应当创造条件切实鼓励这部分人口提高文化水平,借助于自学、成人教育机构等,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这部分人口的高等教育水平普及之后,将能极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鼓励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省内产业发展可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优先发展方向的政策。农业区、工业区应各有侧重,避免盲目投资。 河南省内的产业投资不能只围绕省会城市郑州进行,毕竟郑州处于农业主产区,不适合大力发展非农制造业。可以重点培育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区的工业基地,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尤其是推动洛阳、新乡等地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制定优惠措施,促进受教育农业地区人口向这些地区迁移。豫东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按照减少人口的方向发展,开封、商丘等农业地区城市、乡镇可以围绕高端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大创新发展力度。 前几年,河南农业地区进行了平沟填河运动,很多村边池塘、河流被填,改造成田地,种上了庄家。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农业耕地面积,恰恰是为了增加郑州等地城市工业用地进行的置换操作。河南传统农业区及周边地区,工业用地紧张,这是现实问题,但是不能为了提高工业化等投资而进行牺牲农业未来发展的短视操作。农业区还是尽量围绕农业进行开发,可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行既有利于农业发展,又能提高农业区产值的开发,提高农业GDP含金量。 4、提高政府机构服务意识,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借助互联网工具,减少办事成本。 浙江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建设,目的就是提高服务效率,减少社会运转成本。北方地区,包括河南、山东等地,“官本位”思想严重,这是制约社会良好运转的负面因素。必须打破这一落后思想,牢牢树立“仆从”意识,“服务”意识,而不是高人一等的官老爷思想。 5、充分发挥地缘以及交通优势,并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打造全省铁路、高速、航空立体式的高效、全方位的交通网络。除了京广、陇海大动脉,还要加大省内城市之间和外省尤其是沿海、发达省份、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重视建设和充分发挥商丘等处于省际交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大对并不处于交通大动脉之上的城市的交通的投资。交通网络犹如人体血脉,高效畅通,营养供给运送才能充分、及时,是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必要基础。
相对于中西部其他省份,GDP位于全国第五的河南经济总量并不低,这为政府进一步投资拉动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通过坚持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九大”报告使我们对实现“中国梦”有了信心。同样,河南人民要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也必能实现。这需要河南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